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(World Tuberculosis Day),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·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。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。
“结核病”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。人体除了毛发、牙齿和指甲外,任何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。按照发病部位不同,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。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的结核病;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结核病,如骨结核、肠结核、肾结核等。
在治疗肺结核方面,目前医学界已经有较为完备的手段。但用药在取得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,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毒副作用,如内分泌紊乱、胃肠道反应、肝损伤等不适症状,有的患者甚至产生了耐药性。
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,《黄帝内经》载:“大骨肉高,大肉内陷。咳,喘形;身热,脉小以疾”。肺痨主要以咳嗽、咯血、潮热、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其特征。“补虚培元、抗痨杀虫”是中医治疗肺痨的基本原则。 中医药治疗肺结核通过辨证施治,从而有效改善或消除如肺结核的相关临床症状。药物提高肺结核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,随着人体防御机能的增强,人体自身就产生了抗体,结核杆菌自然也就会被控制和杀灭。 中医药作用方式安全、准确,避免了因抗结核药物而造成多重耐药菌株的迅速增加。 尽管中药不能起到直接杀菌的作用,但能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。因此,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,可将中药、西药联合应用,在充分调整机体机能、提高免疫力状态,可谓是肺结核治疗的最佳途径。